同传动态

机器翻译无法取代同声传译

作者:同传网    浏览次数:375    发布时间:2019/7/3 10:10:15
作为最早一批的智能语音入局者,即将走过二十年的科大讯飞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公司。其产品占据了中文语音识别服务市场70%的份额,国内智能语音市场份额则占据了44.2%,遥遥领先于百度、苹果等公司。 可谓是真正占据了中国智能语音市场半壁江山的企业。 但科大讯飞的软肋在如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也越发明显。一直围绕语音、语言开展业务的科大讯飞最早主要针对TO B企业,但近年来,它也意识到单纯的行业市场不足以长远支撑其未来的发展。 于是,从2016年开始科大讯飞转型走向C端。这一年,科大讯飞消费者、智慧教育、智慧城市三大事业群正式成立,其中讯飞二号人物胡郁担任消费者事业群总裁。该事业群拥有讯飞输入法、灵犀、讯飞听见、智慧家庭等一系列C端产品,也是目前科大讯飞最为关键的业务。 一方面推出面向C端的消费级产品;另一方面,科大讯飞的野心也昭然若揭,想要对标亚马逊、谷歌、百度等公司。不仅在美国硅谷设立研究院,计划拓展改外市场,同时也朝着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在业务上做了更多的尝试。 去年,科大讯飞终于像很多巨头科技公司那样,举办了首届全球1024开发者节,公布了《1024计划》,包含AI生态、AI教育以及AI公益三个部分。还一口气发布了10多款人工智能产品,包括翻译机、机器人、智能音箱等。 随后在今年的CES(亚洲消费电子展)上,科大讯飞首次参展就带来了翻译机、智能麦克风、音箱、阿尔法蛋、莫比斯耳机、讯飞语音合成系列芯片,涵盖翻译、家庭、汽车等多种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 科大讯飞一直对外强调其“平台+赛道”战略布局,其中平台就是把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相关的核心能力,如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以开放平台的方式共享、赋能给开发者,据刘庆峰介绍,讯飞AIUI上的第三方开发团队数量从去年十月的47万已经增长到今年的86万。赛道则是科大讯飞的AI技术在一些垂直行业的应用,比如医疗、政务、教育等等。 然而以语音识别和交互为核心技术的科大讯飞,这一路走来并不顺畅。自带流量属性的BAT,曾经如胶似漆的合作伙伴,纷纷都有了自己的AI开放平台,并且在各个赛道上交出了不俗的成绩。 科大讯飞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危机,以语音技术为核心的平台+赛道的发展模式面临更多的挑战。
Copyright © 2007-2025 版权所有  皖ICP备13006163号-39  同声传译设备租赁行业协会 同传设备销售 同声传译服务热线:40099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