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翻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同声传译 浏览次数:3012 发布时间:2012/3/25 12:02:57在同声传译设备公司看到:那些直接服务于国家领导人的高翻,被外界冠以“红墙高翻”的美誉。他们神秘,因为他们从不对外分享工作体验;他们神奇,因为他们每每出现在众人瞩目的现场。而那些神一样的翻译,更是精妙绝伦。给国家领导人做现场口译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英语过硬可远远不够,还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快速的应变能力、超强的心理素质,甚至深厚的文学功底。著名翻译官张璐老师也曾在讲座中分享过她的一次翻译经历。在一次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张璐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那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她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那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我们都知道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张璐最终选择用被动句式来表达。在以下的翻译实录中,你可以领略到“红墙高翻”们的才思巧译。
旁征博引型(同传设备租赁服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One should uphold his country’s interest with his life,he should not do things just to pursue his personal gains and he should not be evade responsibilities for fear of personal loss.” 费胜潮译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done but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will criticize me, he said.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张璐译
(对于我做的事,有人会赞同,有人会反对。最终,历史会给一个评断。)
当然并不是每条翻译都是完美的,有时也会引发网友争议。比如去年的人大记者会上,温总理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出自《离骚》)明志,张璐将其翻译为“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 will not regret thousand depth to die. ”
有网友认为用把“九死”译为“thousand times”不合适,因为“九死”中,“九”本应该修饰“死”,但是张璐的翻译却意外修饰了“悔”,容易形成“我不后悔一千次去死”的误解。但也有英语研究者认为,这样的翻译相当传神。
如何翻译古诗词,张璐说主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她发现总理最喜欢引用刘禹锡、王安石和屈原的诗词,就会有意搜集。当然,在采访中也有圈内人向记者透露,大多引经据典的翻译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算不得有多牛。
揣摩胸臆型(北京同传设备公司推荐:百若萌视听,客服中心:4008872400)
“There are known known, there are known unknown and there are unknown unknown.”
有些情况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情况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最危险的是,还有些情况我们并没意识到自己其实不知道。张建敏译
够晕吧,乍一听,以为是在绕口令呢。但是完全难不倒张建敏。这是美国国防部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反恐情报工作时讲到的三种情形。张建敏说翻译最关键的还是要抓准意思,最好能跟上讲话人的逻辑思路,清楚他的思路,他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外交辞令型
朱镕基在新加坡演讲回答听众提问时,有一人反映他在中国打官司时遇到困难,总理表示:“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告诉法院,由他们处理。”
张建敏译为: “I will instruct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o handle it.”(基本为直译)
话音未落,总理纠正: “I cannot instruct the court. They are independent.”(我不能左右法庭,他们是独立的)
事后张建敏坦言,总理的纠正让他心服口服。他只做到了直译句意,却忽略了政治立场。